为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落实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系列举措,长春分院系统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见成效”活动。
2022年9月,长春分院系统100余个基层党组织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组织开展“胸怀‘国之大者’赓续精神血脉”主题党日活动,广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对标对表科学家精神,深入思考个人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凝练成团队奋斗誓言,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初心抱负,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的昂扬姿态。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机关党总支
奋斗誓言
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聚焦主责主业,走好第一方阵。
自觉履行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建设模范机关。
团队简介
长春分院机关党总支现有在职职工35人,其中党员人数为32人,占比91%。多年来,长春分院机关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要求,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对标政治机关建设的要求,以推动“政治过硬、组织过硬、担当作为、高效务实、纪律过硬”的模范机关创建为工作主线,坚持抓机关带系统,抓党建促业务。设立“业务工作交流研讨日”活动制度,推动部门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开展“弘扬老科学家精神、传承科技报国情怀”、“胸怀科技报国之志、赓续创新精神血脉”等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走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疫情期间,分院机关全体党员坚持冲锋在前,勇敢逆行,得到了双百共建社区和定点对接社区的充分肯定,有力发挥了政治机关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长春光机所光学设计软件国产化技术蒋筑英攻关突击队
奋斗誓言
爱国奉献、刻苦钻研
刻意求精、勤于实践
团队简介
突击队是光学软件开发新军,旨在自主开发一套统一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高精度、可靠、易用的体系化软件。密切结合光学系统设计实践与特点,集成光学设计经验,满足现代军民应用需求。突击队将发展先进的国产化光学设计分析软件为队魂牢记心间,积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翁志成老师等在光学设计软件开发中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确保光学设计软件国产化早日实现,不负国之重托。
长春光机所先进光学与结构材料研究室
奋斗誓言
自主创新、科技报国
初心坚守、勇攀高峰
团队简介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在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口径/超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材料制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研制成功国际上公开报道口径最大的f4.03m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究成果应用于“吉林一号”星座系列卫星、高分十一号、天问一号、巡天光学设施及多项国家重大型号任务,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该领域“卡脖子”问题,促进了我国大型光电成像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长春光机所高精度复杂曲面光学系统先进制造团队
奋斗誓言
精益求精铸就大国重器
开拓创新满足国家需求
团队简介
团队潜心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研究30年,全面突破了数控小磨头、应力盘、磁流变、离子束等全频段误差一致收敛组合加工工艺,攻克了Null Lens、CGH、摆臂轮廓、子孔径拼接等跨尺度多方法组合检测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制造技术及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完成了4.03m国际上尺寸最大的SiC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制造,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研制100余块大口径非球面在国家23个重点型号任务中得到了应用,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长春光机所先进光学成像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
奋斗誓言
承长光拓域前行之志,谱先进成像方法新篇
团队简介
团队围绕制约先进光学系统核心性能发展的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以先进光学成像理论与方法创新为主线、牵引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提升为特色,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工作。团队由光学中心中具有创新精神青年科研人员遴选组成,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学科结构合理、专业覆盖面全。团队承担、参与并完成了若干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在大口径变光瞳计算成像研究相关成果入选2020年度“国防科技十大进展”。
长春光机所薄膜技术研究室
奋斗誓言
潜心钻研,攻坚克难
先进薄膜及隐身技术,立足军民,国际争先
团队简介
先进光学薄膜组从事光学薄膜的理论、制备工艺和相关测试研究。现有镀膜设备10余台,涵盖蒸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及化学气相镀膜等多种沉积方法。能够镀制反射膜、增透膜、滤光片、分光片、偏振片等多种光学元件,可镀制光学元件口径最大可达4m量级。实验室配备齐全的检测设备,可对薄膜的光学特性、薄膜光学参数以及薄膜非光学特性进行精确测量。先进光电功能材料是光学薄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团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频率选择表面、硅基近红外高吸收材料,高隐身性能光电载荷窗口等。团队具备设计优化、工艺制备、性能测试全链路研发条件。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基础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奖十余项,发表SCI、EI期刊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长春应化所电化学发光及微纳电化学分析研究组
奋斗誓言
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推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团队简介
团队致力于电化学发光及微纳电化学分析材料、方法和仪器研制,顺利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等,发表论文约300篇,与其他课题组合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团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参与组织了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国际电化学发光会议、国际电化学会年会和美国电化学会会议等会议及中科院“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
长春应化所弹性体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团队
奋斗誓言
追求卓越,砥砺创新
实事求是,科学报国
团队简介
弹性体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团队以弹性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为基础,通过与摩擦学、生命科学、光电子以及电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功能弹性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前沿基础、技术集成和工程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弹性体材料设计与结构性能关系、复杂弹性体结构件的数字孪生设计、耐磨弹性体及摩擦磨损行为、生物医用弹性体、柔性光电与传感器件、电磁防护弹性体复合材料等方向。团队现有研究员6名,项目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3名,特别研究助理5名,助理研究员等14名,研究生17名,项目聘用人员60名。在 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和 Macromolecules 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他人正面引用400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0余件,已获权56件,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件。
长春应化所稀土缺陷与光功能材料技术团队
奋斗誓言
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团队简介
本技术团队在稀土发光材料研发、交流LED,健康照明与显示、稀土着色剂生产及应用、TSP测温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优秀成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改委、科学院、吉林省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军工配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08年建立了百吨级碳热还原工艺生产稀土发光材料生产线,2016年建立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81篇,发明专利授权35项,PCT国际专利取得多国授权。
长春应化所PEM氢电转换技术研究组
奋斗誓言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团队简介
研究组围绕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双碳目标的重大需求,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等方向上取得若干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在组织结构上,引进多位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有效地增强了该方向的创新合力,为进一步开展先进化学电源科技创新奠定了重要平台基础。团队在邢巍研究员的带领下,先后完成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奖十余项,发表SCI论文>300篇,他引>8000次,H-index为48,多篇被选为高被引论文,专利50余项。
东北地理所刘兴土“黑土会战”大安示范区青年突击队
奋斗誓言
当好突击队,盐碱地再造米粮川
冲锋陷阵“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为国家粮食安全奋勇建功!
团队简介
刘兴土“黑土会战”大安示范区青年突击队成立以来,队员们一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敢啃硬骨头的实干担当,践行刘兴土院士“团队协同,锲而不舍,扎根一线,艰苦奋斗”老科学家精神,以示范区身边老科学家梁正伟研究员、周道玮研究员、杨福研究员聚力科研攻关为榜样。
青年突击队积极争创业务工作一流。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吉林省农业主推技术3项、农业主导品种1个,培训技术骨干1350名,发表SCI论文4篇,审定水稻新品种1个,登记牧草新品种3个,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请发明专利19项,获央视新闻联播、央视4、央视9、人民网、科技日报、科学网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宣传报道10余次。团队成果受到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专项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
东北地理所刘兴土沼泽湿地生态功能青年突击队
奋斗誓言
传承兴土精神,深耕湿地领域,面向国家需求,为践行“两加快一努力”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再立新功
团队简介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湿地退化严重,功能下降的现状,青年突击队在武海涛研究员的带领下,以刘兴土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学习老科学家甘心奉献的精神,对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白山区、大小兴安岭地区湿地进行细致翔实的野外调查,行程万余公里,掌握了东北湿地退化的现状、驱动因素及面临的保护困境,并研发了水、土、生物等多要素一体化的湿地修复技术体系,应用于吉林省、黑龙江省16个保护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获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支持。
东北地理所“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临时党支部
奋斗誓言
样板先行,万亩示范引领薄层黑土保育
科技赋能,黑土会战支撑大国粮仓廪实
团队简介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项目团队由责任所领导、技术负责人、青年突击队队长和队员组成。团队主要人员58名,平均年龄42.7岁,45岁以下43人占74%,其中正高和副高级职称人员分别为28人和17人,专业背景涉及土壤学、耕作栽培学、植物营养以及遥感科学等研究领域。项目团队针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土壤退化、农业产能低等问题,重点构建并示范推广以“梨树模式2.0”为核心的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旨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和模式样板,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东北地理所大豆第一党支部
奋斗誓言
牢记使命,筑基种业魂
不忘初心,赋能大豆芯
团队简介
东北地理所大豆第一党支部由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和玉米遗传与分子育种学科组两个学科组组建而成,支部共有党员13名,其中在职党员12名,流动党员1名。具有高级职称5人,具有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支部党员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贯穿于支部的工作中。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实验研究,支部党员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合机械化耕作的大豆新品种9个和玉米新品种8个;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与分子辅助的现代流程化玉米育种体系,实现了大豆品种“个性化”“定制化”选育,培育出“东生”系列高产和耐盐碱大豆新品种。所研发的新技术破解保护性耕作与粮食高效生产的矛盾,得到了国家、省部级及地方的高度认可。
长春人卫站激光测距科研团队
奋斗誓言
争为科学家精神的攀登者。树立敢为人先的自信和勇气,潜心钻研,醉心学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探索别人没有探索过的方向,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团队简介
团队主要从事空间目标激光测距技术及应用研究,包括数据分析,激光通信,时间比对、天基激光测距及偏振探测等。现有科研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国家重大JMRH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横向课题40余项,3人入选中科院人才项目“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发表科研成果近百项。曾获总装备部科技进步集体二等奖,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长春人卫站空间目标光电观测新技术团队
奋斗誓言
争当勇担历史责任的有为青年。自觉把个人融入时代发展的脉搏,把个人价值追求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努力科研,把国家需要视为毕生追求。
团队简介
空间目标光电观测新技术团队主要围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精密轨道确定以及光电探测新方法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利用现有的多台(套)光电观测设备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一系列任务,多次获得国防科工委、国家天文台、中科院人卫系统中心的表彰和奖励。发展至今,研究室已逐步建立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光电观测及应用研究体系。现有固定人员18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近5年,研究团组成员主持及参与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3人入选中科院人才项目。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软件著作权2项。
长春人卫站理论研究室
奋斗誓言
争当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用我们这一代的奋斗,承担起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
团队简介
理论研究室以天体物理学为主攻方向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共有科研人员4人,其中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3名。研究领域涵盖了行星物理、规范场理论、伽马射线双星、中子星物理等研究。主要开展太阳系小天体物理性质的观测与统计研究;行星系统形成与演化研究;新的规范方法模型研究;伽马射线双星高能辐射的产生机制研究;中子星物态与内部结构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EI及核心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